「那些被王晶踩上心口的香港人不知怎想的,居然爭着要《賭城風雲》我戲飛,看來全都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朋友非常激動,但我不在意王晶,反而對最後一句有興趣。
「那不是斯德哥爾摩症,這個症是說受害人對施暴者產生愛憐的情緒,我覺得他們稱不上是愛王晶吧。他們患的是另一個心理病。」
「甚麼病?」
「你有沒有聽過Viktor Frankl?」
這個奧地利的心理學家,可能是上帝故意把他放到納粹的集中營中,讓他寫成絕境中猶太人的心理報告《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後來也有華人透過這套理論,解構文革如何改造了中國人的心智。
他觀察到同倉的受難者漸漸變得情感遲鈍,人與人非常疏離,有人死去也不會喚起傷感,因為司空見慣。但一具新的死屍上會引起群情洶湧,人人爭相搶掠,有人得到了吃剩的薯塊,有人得到一根繩子,有人搶到外衣,(有人搶到戲飛),便高興雀躍。Frankl旁觀這些冷血的俘虜,便寫下總結:冷漠是殘酷生存環境下自衛的產物。
「我看,這解釋了香港人的冷漠是怎樣形成的。我們活在這集中營裡,絕望蠶食我們對意義的追求,每個人都自覺身不由己。當人不能從社會中行使自由意志,就會抽離自我,以冷漠的保護膜包裹,與外界隔絕,任王晶怎樣辱罵、政府怎樣橫蠻也渾然無覺,藉此享受內在的自由。」
「那他有沒有提供治療方法?」
「經過第二階段冷漠,有可能會進入第三階段:超越。打破小我,讓情感昇華,重燃對意義的渴望。說就容易,當年是盟軍的解救讓猶太人離開冷漠階段,那誰來解救香港?不過可以這樣想,與其等等解救者,不如自己成為解救者,搖醒身邊冷漠的人。我看,網上發動罷看的人已經成功超越,都算令人欣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