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我們》

所有政治問題和討論,可歸納為「誰是我們?誰是他們?」

下一步是證明「我們多麽的對,他們多麽的錯。」

所謂政治運動,就是「消滅他們」,要麽用強大壓迫他們(建制與鎮壓),要麽誘使他們變成我們(拉攏輿情),要麽加入他們、對付原本的我們(出賣和妥協)。

想着想着,我想起《我們》這本俄國小說,這本書催生了《1984》和《美麗新世界》的誕生,是葉夫根尼1920年代寫成的反烏托邦的超現實小說。

在極權統治者眼中,人民的自由意志是不幸福的根源,推崇愚民政策,將大眾豕化,才是最大幸福。消滅自由意志的第一步,就是削平個體的獨特性,在葉夫根尼創造的未來進步世界,每個人不再擁有名字,而被編配一個號碼,男主角叫D503,女主角叫I330。

故事以軟弱的反抗者推翻獨裁的無所不能者為主軸,被洗腦的愛國者D503遇上了叛逆的I330。愛慾重燃自我意識,D503學會了用他反抗者的眼光回望綠牆內的世界,對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產生質疑。發現現實荒謬的副作用,就是失去理性。

無所不能者對付反抗者的絕招,是把他們捉來進行偉大的手術——用X射線把大腦負責想像力的部分灼滅。於是,D503接受治療後變回愛國者,即使目睹I330被處決,也毫無反應。(隱喻重新戴上理性之軛,回到阿當未食禁果前未開眼的幸福狀態。)

想到這裡,政治問題已超越「我們vs他們」的層次,而是「我」如何對抗「我們」的吞噬(海德格所講的人人)。喪失靈魂,沒有主見,人云亦云,易受擺佈,拒絕承認「我們」的缺憾等等眾生相,同時存在於我們與他們、建制與反抗者之中。因此,終極是個人修養問題:如何確保自覺和自由意志,如何遠離我執,及如何不斷超越舊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