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家中的魚缸前,不經意就半個下午。蠑螈望着水面蓄力噴上,含到一口空氣後緩緩沉到任意的一塊葉上,呆鈍的臉間中眨眨眼,打個呵欠,只在見到紅蟲出現時才比較活躍,不像喜歡翻泥的工作魚,好靜中帶點趣怪。
想到我的興趣令到身邊的朋友都養起魚蝦來,就感到業力不可思議,簡單的一個玻璃缸加個濾水器讓不用$200,燈魚和孔雀魚都是比較易養的品種,配一株水草和幾隻小蝦便算是個有層次的生態系。朋友們問問題時,我才窺見科學的實用,例如水體的奶白色無論怎樣換水仍然存在,那是鈣離子的存在,只有投進活魚進行呼吸作用,才會轉化為可溶的碳酸氫鈣;又例如換水可以誘發蝦的產卵等等,令人體會知識真的可以改寫生靈的命運。
根據種群生長理論,剛形成的生態系無可避免出現大規模死亡,我當初也投入不少活蝦才等到今天的生生不息,而人總是貪心的,想在這小小的地方養活更多品種的生物,卻不知動物本能多數自相殘殺,導致不必要的殺戮。有朋友跟女友在路邊攤玩撈金魚,好玩過後才發現錦鯉會翻沙和咬爛水草,結果迫不及待要轉送他人。
生物離開生境,成為人類的觀賞對象,已沒能力返回大自然中求存,作為人類的養飼者只能提供最好的人工生境,務求塑造一個仿真的生態系,但別求生養眾多,一旦繁殖太多又要面對處置的問題吧。如此說,這個魚缸其實是一門善終服務,讓小撮屈在膠袋裡等人購買的生物們得享自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