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文壇

日本第154屆的芥川賞、直木賞結果出爐,其中後者得主青山文平已屆67歲,《若得嬌妻》獲獎原因也跟年齡有關:「到了他這個年紀,歷經許多人事盛衰、生離死別,青山巧妙地將其融入小說中,整部作品輕快且明亮,不會讓人感覺人生的沉重感。」評審的一句解讀,勝過百句「都幾好睇嘅」。

即使閱讀風氣變差是大趨勢,但日本值得欣賞之處就是堅守每個文學大獎的權威,可以打破市場的尺度,讓每個作品得到應得的評價,也有利作者的發展和競爭。

曾有批評指台灣的文壇的敗在文學獎泛濫,作家應得的鼓勵淪為雞肋;香港卻走向另一個極端,沒有人理會一年頌過甚麼文學獎,把書籍的權力全交給出版商,結果傾向通俗和娛樂。

在這蔑視權威的反叛時代,為甚麼作者們反而渴望一個非民意的權威月旦機構呢?

我相信每個作者都想維護自主,在創作時不須顧慮大眾的認同,而facebook 的出現正正改寫了作者和讀者的關係,我們可以在24小時內得知作品有沒有影響力。我觀察到(我也面臨這個危險),網絡作者變得遷就讀者,沉迷搞啅頭,最後連文章都不寫了。

沒錯,如果寫一篇文篇比不上一個顯示「別怕,有我在」的圖片,他們為甚麼不把心思投放在創作sound bite呢?結果,他們退化成經營讀者的人,每個小時在fb上打一句詩、一句怒罵或一個問題,所賺得的回應往往比長篇大論划算。

我並非批評這些人做得不對,只是想指出fb的運作模式改寫了文學的結構,所有人都爭着把想法總結成一句說話,像不斷向讀者投食營養藥丸,卻放棄了烹飪,不再飽製盛宴。

如果你看到這一句,恭喜你,我會為你煮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