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8日 星期二

鍍金之下

最近有研究指出經常share 勵志金句的人,智商都是差人一截,研究人員胡亂將一些英文單字堆砌一句扮有深度的格言,很快就引到很多like。事實上,你瀏覽facebook必會看見一些寫有幾行文字的圖檔,製作者萬萬想不到自己正在縱容低智吧,他們不過突發奇想,發現這些句子別有韻味想找人like而已,難道又要抵制嗎?

我也喜歡看名人語錄和格言,但這代表甚麼呢?在二十世紀初法國也掀起一股沙龍文化風潮,當時的法國人喜歡附庸風雅,心態像今日香港的偽文青,但比偽文青進取,會不時舉辦沙龍,十幾個人一邊啜飲咖啡一邊無所不談,就着文學、時事、名人、人生、政治等範疇交流心得,最特別的地方是每個人都務求以最有詩意和深度去設計每一個答覆,一旦發現自己說了一句很精警的金句,就會記錄在筆記上,每本筆記就是每個人的思想精華。

思想精華,即是思想的產物,是作者經過消化和辨證所得的果實,我們當然樂意隨便就放到口裡,然而問題亦在於這些金句中看不見消化的過程,只愛看金句而討厭閱讀的人,漸漸失去了消化能力,淪為無知的受眾,人云亦云。

閱讀就是打開眼睛,讓作者跑進你的腦中開山劈石的過程。作者先在自己的腦中創造一條跑圈的路線,希望你能照着他的意圖跑圈,而厲害的讀者往往懂得在作者畫下的路線上,發現更多前所未見的思路,亦即是你所喜歡的啟發和領悟。而只愛看金句、不敲問真理的人,就像遲來的跑手只懂為作者衝線的一刻喝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