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巴黎協議》改不變的氣候

跟2009年哥本哈根協議不同,起碼元首們願意出席巴黎峰會,凝聚全球共識,196國一致通過減排,把本世紀全球平均溫度升幅控制在兩度以下。然而,地球不像空調可以隨手調校,除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我們別無他選。《巴黎協議》的最大敗筆,就是任由各國自訂減排的進度,沒有監察也沒有罰則,就算發達國家應允了每年籌措一千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工業轉型及發展潔淨能源,責任如何分擔呢?錢該如何運用呢?全都沒有細節可言。

碳排放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產能,即使中國官方經濟數據全不可信,也逃不過氣象衛星的法眼,有人從碳排量數據發現中國正處於經濟衰退之始。因此,即使中國預測今年的碳排放下降3.9%,並不代表環保措施湊效。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仍以發展中國家自居,一邊伸手拿援助的同時,一邊積極把重污染工業移去非洲。至於歐美各國,為了維護產能又不想碳排超標,便向其他產能較低的國家購買配額,而全球最大的碳排放配額輸出國便是俄羅斯,國土愈闊,配額愈多,普京仍可恃着配額過剩而狂燒油氣。由此可見,各國解決碳排問題並沒有亮麗的往績,未來亦未見有曙光。

巴黎峰會的參與單位是政府,主要持份者卻一直袖手旁觀,有環保團體就批評油公司和工業家交稅代替減排。事實上,發展潔淨能源代表撼動發展一個世紀的石油帝國。內地就有傳言,內蒙古本來計劃興建全球最大的風力發電場,供電可滿足整個東北,卻因為中石油等領導持股的國企阻撓下被迫擱置。德國近日成功研發第一部核聚變發電機,石油業者恨不得剷而除之。環保的最大阻礙,不是我們沒有資金或技術,而是既得利益者實在太過頑固,千方百計擋住人類的去路。

今日的中學教科書告訴學生,發展再生能源的其一大原因是化石燃料將會在一百年內耗盡,然而隨着美國開始本土的頁岩油開採,油價大幅滑落,供過於求的時代離奇來臨。背後阿聯酋不肯減產打外匯戰當然是主因,但亦揭示了人類已缺乏研發替代能源迫切性,當我們買到更便宜的汽油,更願意駕車,也意味着我們喪失購買環保的意慾。

《巴黎協議》在美方的反對下,放棄了罰則和法律約束力,但條例也列明,推動各國執行減排全賴全民的監察和施壓,希望營造一個國與國就環保工業競爭而進步的環境。作為地球村的一員,你和我先要了解環保的大勢,才有資格更深入的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