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是不能持久的,它多會逐漸地被一種更深沉,更平和,和更成熟的愛所代替。這種愛不只依靠感覺,更依靠意志。是一種深沉的合一,因著習慣而更為加強。它是從眾愛之源的上帝來的。
聖愛是聖經裡面對上帝愛的描寫,它是一種恒久、無私、犧牲的愛。「愛是神聖的活力。」這起初的愛,是種「施予愛」,就是在被愛的對象不值得愛或不可愛的時候,還能夠去愛。
我們所有天然的愛(親情,友情,情愛),都無法自足。只有當受到聖愛引導時,才能體現出最尊貴的表現。人間的愛並非不好,也非次等。但是需要引導,猶如花園,園中的花樹比起野生的並非有什麼特出。使得花園突出的,是園丁的修剪,除草,和施肥。這就是聖愛的功用。
有人以為愛上帝與我們天然的愛有衝突,因為新約說:「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14:26)
原文「愛我勝過愛」中,所用的其實是「恨」字。人在真正懂得,人與神之間的愛之前,會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出問題,他已經在恨惡自己的父母、兄弟了。這種人不能因為宣稱更愛神而變得靠近上帝。我們不是愛心太多,而是愛心太少。
神學家奧古斯丁,曾因一個好友的去逝而悲傷地說,不要把愛放在上帝以外的地方,因為那些都是暫時的。把愛放在他們身上,至終會讓我們不快樂。我大不以為然,他認為這是希臘哲學的立場,不是聖經的教導。
任何的愛都會使我們容易受傷,甚至破碎。只有最硬的心,最冷的心,在棺墓裡面,才不會受傷。那種想要保護自己,使得不致於被愛傷害的作法,並不是從上帝來的。所以,想要逃避因愛而帶來的傷害,並不能讓我們更靠近上帝。我們應當除去一切盔甲,去承受傷害,並把傷害交托給上帝。如果我們的心因此而破碎。
可是,聖經為什麼要用「恨」字呢?其實這種對比的用法,在聖經上多次出現。當耶穌對使徒彼得說:「撒旦,退我後面去罷。」他並不是罵彼得是魔鬼,他是在提出拒絕建議,一個是所愛的人因受到魔鬼誤導,而發出的建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