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昆德拉在小說《賦別曲》的結局安排了婦科醫生和病人夫婦相遇,父親答謝醫生醫好了妻子,讓她得以成功懷孕,現在小男孩長大了,對着醫生示好。昆德拉故意提醒讀者,那小男孩有個大鼻子,和醫生一樣,令人回想那偉大的人類計劃:大部分來看病的婦女,不育的問題都來自丈夫,於是醫生可以替她們施以靈藥,使世界的下一代充滿着小醫生,構成一幅「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的美麗畫像。
但不要忘記,醫生從來不是主角。女主角因為一夜情被弄大肚子,整個故事都是圍繞這個胎。女人尋找男人,打了一通電話,男人在痛苦中思忖怎去甩掉這個女人,去請教朋友如何欺哄她墮胎,因為他愛妻子,她是故事中最美的女人。然後,懷孕的女人在意外中服毒死了,倒在另一個苦苦追求自己的男人懷中。當男主角以為一切奇蹟地告一段落,他可以成全對愛情的忠誠時,妻子卻發現不愛這男人了,因為還有其他人發現她的美。
錯誤。如果這是小說主旨的話,該在男主角和妻子離開不育治療中心的地方便結束才對,而變成單純的愛情故事,充滿遺憾。但不是,讀者最後帶着愉悅蓋上書本,回憶着各個錯誤是多麽美好和合理,而奧秘就在醫生向着三口家揮手告別的這個姿勢。我們陷入奇想,想到治療中心是生產小醫生的地方,不自覺地排拒了女主角子宮裡的生命,因為他不屬於那世界,他是美麗人類計劃的一個意外,一個錯誤的源頭。可是,醫生的做法不是不道德嗎?男人們都傻着養大醫生的後代,還要感恩戴德呢!
可是,沒有人會指摘,反而會有一絲欣慰,因為和其他的錯誤相比下(包括我們所遇到的),這一個錯誤也太對、太美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