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這個意象。
有人要宰一頭小牛。附近每一個小孩都想看這頭小牛死去。屠宰前幾分鐘,小女孩附在小牛的耳邊輕聲說:「你知道嗎?你已經活不久了?」其他孩子覺得她說的話很好笑,於是所有人,一個接著一個,都去附在小牛的耳邊輕聲說了這句話。後來小牛的喉嚨被割斷,幾個小時後,所有人都被喚去餐桌。孩子們開心地咀嚼他們親睹死亡過程的屍體。之後,他們跑去母牛那裡,也就是小牛的媽媽那裡,小女孩心想:牠知道我們肚子裡正在消化牠的小孩嗎?於是她開始張開大嘴巴對著母牛的鼻子吐氣。
冰島作家博格森的《天鵝之翼》將我們已經遺忘的年齡重新呈現,但他沒有將童年理想化,米蘭昆德拉這麼評價:「在這部小說中,你會發現一位偉大的歐洲小說家用無比微妙和獨特的方式捕捉住一個青春期少女的存在困境。」的確,是困境,一種因獨立而敵視世界所生出的困境。成長使人度過它嗎?未必,更多的是沒有理會,勉強地向前進發。
我們都經歷過,但都十分模糊。這不只是記憶的問題,我們都努力擺脫過去的尾巴,從而獨立出來,為自由呼喊。沒有人願意憶起它,只得一些兒童專家去進行學術分析。真諷刺,分析一樣我們都經歷過而又非常無知的東西。
其實,過去的美,絕不比眼前遜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